我的爷爷陈照丕

我的爷爷陈照丕

—–陈茂林

      爷爷照丕公(字绩甫)生于光绪一十九年四月八日(1893年)去世于公元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三十日,享年八十岁。
爷爷照丕公是陈氏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十八世传人,牌位大王长兴公之玄孙。

爷爷出生时,正值陈氏太极拳运动低潮,是冷兵器向火器的转型时代:“匹夫持寸铁,阻击人于数里之外”,武艺在战争中威风不再,族中学练太极拳者日稀。陈家世代靠祖传绝技保镖、剿灭匪徒,保卫桑梓,受人尊敬,此时却每况愈下,经济上更是入不敷出。曾祖父登科公,眼光高远,不但命爷爷勤奋练拳,还变卖家产,送爷爷读书。只可惜登科公早故。临终叮嘱爷爷陈氏数百年拳学必有大用,绝不能失传。

爷爷遵从曾祖父遗命,从其叔祖父延熙公、三叔父发科公诸先辈继续学拳,又从品三公学习研讨太极拳理论。

捱到爷爷青年时期,家境已十分贫穷,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分家时只分到了十斤高梁。

否极而泰来。民国初年,为强种健身,国术振兴,拳学崛起,太极拳首当受到人们的喜爱。爷爷和发科公一起在县国术社任教,此间爷爷早晚向发科公请教,功夫大进。尤其发科公的左肩靠绝技,更是出其不意,出神入化,爷爷得其真传。

一九二八年,爷爷受北平中医同仁堂东家乐佑申之聘,到北平教太极拳,曾应约与人在宣武楼比武,连打十七天,从未败北。从此,陈氏太极拳真面目才为世人所识,且名声大振,相聘者纷纷而来。

过去陈氏太极拳只在族内传练,爷爷是面向大众教授陈氏太极拳第一人。从此,陈家沟拳师从保镖、保卫地方平安转向以授拳为业;陈氏太极拳以攻防技击为主,转变为健身为主,攻防技击为辅。此时爷爷才真正摆脱了贫困,又处在事业的上升时期,没有时间回乡盖房,正巧陈家沟大户陈序才有一处园子要当当,爷爷就当了下来,曾祖母和我奶奶、父亲等住了进去,又有谁能料到这房子却孕育着爷爷奶奶后半生的苦难。

一九三零年,南京市市长魏道明派专人高薪(每月140块大洋)来聘,住房是市政府职员宿舍,还可到市直机关兼职授拳收入归已。当时的南京是国家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南京教拳影响会更大,爷爷把北平的学生安排好(请发科公出山到北平教拳),待来到南京时,市政府武术总教练的位子已有多位人选,少不了又是比试。爷爷胜出后留在南京教授太极拳。爷爷在南京教拳时期,是爷爷太极拳人生的最高峰,此间不但能接触和传授太极拳给予大量的高层人士,而且出版了爷爷编著的《陈氏太极拳汇宗》一书,封面书名由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佑任提写,此书是陈氏太极拳面世发行的第一本书。该书汇总收编了陈氏先辈的有关太极拳著作和爷爷对太极拳的理解,尤其是长兴公,品三公的太极拳理论更是精彩绝伦,使世人瞩目,(后品三公遗作《陈式太极拳图画讲义》修改后正式出版。假如品三公遗作因种种原因未能出版,那么由于《陈氏太极拳汇宗》的发行,满腹经纶的品三公及其遗作也可流芳千古。)深感到陈家沟真是深不可测。但是太极拳的源头在哪里?难道就是穷乡僻壤陈家沟?怎么不是名山大川?真是心有不甘(譬如金庸,但小说不是历史)。吴式太极拳一代宗师吴鉴泉有徒吴图南在上海《申报》上发表文章:太极拳发源于武当山张三丰,张三丰-山西王宗岳-温州陈周侗-蒋发-河南温县陈家沟陈长兴-河北广平府杨露禅等等。爷爷也在《申报》上发表文章: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我九世祖陈王廷,我高祖父陈长兴是十四祖,在之前上百年,陈家沟就传习太极拳,有陈王廷端坐和蒋发持大刀立于左侧的画像为证。吴图南先生又在《申报》上发文反驳:在市场上买一张画像不能证明什么, 等等。爷爷的徒弟桂汝谷、胡季武等人以爷爷的名义在《申报》上反唇相讥道:谁会在市场上买一张画像当祖宗供着?吴君难道这样做过?等等。就这样一来一往十几个会合,在全国引起了高度关注,吸引了大量眼球。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姜榕樵出面做和事佬,题目是《吾作鲁仲连》;著名武术研究大家唐豪先生三下河南温县陈家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品三公多本遗作,拍摄了陈氏太极拳历代人物遗像、遗物、碑碣、拳像等等,最后证实太极拳发源于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第九世陈王廷。爷爷与吴图南大师在《申报》有关太极拳源流的辩论,虽然有时言语激烈,但两人并没有心存芥蒂,一九八三年夏,中国书店拟复制出版《中国传统武术丛书》,吴先生首推爷爷编著的《陈式太极拳汇宗》,并亲自写序,这就是大师的风范和胸怀,吾辈的楷模。后由当代大书法家欧阳中石封面题字,何布封面设计,顺利出版。此是后话不提。

爷爷在南京期间还兼任中央国术馆名誉教授,曾担任过全国运动会国术裁判和全国第二届国术考评评判委员。

一九三三年,爷爷接父亲到南京夫子庙小学读书,奶奶在老家照顾曾祖母,后来就有了新奶奶。

一九三八年,南京沦陷,爷爷加入抗日将领范庭兰将军的部队,教士兵练习大刀,以武术家的身份直接参加抗战。范将军战亡,部队被打散。爷爷从此辗转在洛阳、西安、开封等地继续教授太极拳。1942年受民国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张含英(解放后曾任水电部付部长,一百零三岁时曾与父亲通信谈到:自己坚持练陈氏太极拳,对长寿实有裨益也。)聘请到黄委会教太极拳,直到解放。一九四八年参加革命工作,一九五八年退休返乡。

陈家沟还是那样的贫穷,在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的大跃进极左年代,练太极拳是解决不了温饱的,爷爷的财富或在战乱中丢失,或被土改时收缴(因我家当来的房子当时是陈家沟最好的房子,老家奶奶被错划为地主分子),太极拳又处在低潮之中,一切好似又回到原点,但爷爷一回到家乡,干劲非常大,只在家十几天就到县体委报到,在县中学和县委机关、医院等处教太极拳。五八年参加了河南省武术表演赛,获太极拳第一名,1960年参加全国武术大会,并被授于“全国太极拳名家”称号,后又被选为全国武术协会委员,在爷爷的引领下。大队干部、小队干部、转业军人、小学教师、陈氏子弟及乡亲们一有空就到爷爷家学拳,陈家沟又渐渐形成了练太极拳的风气。

一九六六年文化革命要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以周易阴阳理论为基石的陈氏太极拳首当其冲,尤其是河南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文章《以无产阶级观点,揭开陈家沟阶级斗争的盖子》发表后,陈家沟太极拳运动降到冰点,也是爷爷太极拳人生的谷底。爷爷76岁高龄被揪到公社批斗。爷爷很乐观,大风大浪见得多了,在公社被批斗后往往顺便又走走亲戚(我母亲娘家在公社驻地)。但是,从此不许爷爷教拳,触到了爷爷了软肋,爷爷再也扛不住了,不让教拳,自己的生命已经没有意义!当年爷爷退休不随父亲在郑州生活,不顾土改被错划为地主,选择返乡受苦是为了太极拳;爷爷与新奶奶结婚二十多年,二人感情深厚。新奶奶是江苏人,自己没有生育孩子,对父亲视如已出,我们一家十分尊敬她。大跃进困难时期加上南方人不习惯北方农村的生活,新奶奶得了浮肿病,(当时得了浮肿病的人很多,还死了不少。)爷爷就把新奶奶送回江苏老家养病,自己仍一心一意教太极拳。太极拳就是爷爷的生命,现在怎能不许爷爷教拳!眼看陈家沟后辈正是出功夫的时候,却又不让练了,难道我陈家数百年拳学要失传于我辈?人在黑暗中看不到出口,看不到希望,而且生命又到了最后,没有时间等待,爷爷决定以结束生命来抗衡,所幸的是发现及时,被族人所救。但不许教拳,爷爷心已死,拒绝医治。在这紧急关头,多亏河南日报上发表了一条毛主席提倡打太极拳的语录,这也是陈家沟太极拳运动的拐点,爷爷的病神奇般的好了,又能下地打拳了。

又是一个轮回否极泰来,一九七二年省里举行武术表演赛,爷爷不但要培训参赛队员,而且要把传统套路、兵器等传授下来,爷爷的时间不多了,老天给爷爷这点时间不易,爷爷也拼了老命,许多高难度、低架子动作还亲自示范,一天从早到晚从不间断,人瘦了、脚肿了、嗓子哑了,但人还是精神拌擞,教拳不但不挣钱还倒贴钱,有人说爷爷疯了。

九月份的运动会上,省体育馆座无虚席,爷爷这位80岁的高龄运动员格外受人瞩目,爷爷提前一个节目做了准备活动,表演的是爷爷最喜爱的陈氏太极双剑,受到了观众长时间、最热烈的掌声。

十二月三十日,爷爷带着希望离开了世界,走完了他的太极人生,我爷爷完全可以说为了陈氏数百年拳学不至淹没失传尽心尽力了。爷爷被誉为是陈氏太极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从爷爷出山传授陈式太极拳近百年来,通过几代人的努力,陈式太极拳已成燎原之势。如今,爷爷的许多大师级弟子都活跃在全世界传授陈式太极拳的大舞台上。陈式太极拳已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爷爷可以放心的含笑九泉了。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