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金大侠:一生尊崇太极拳,江湖从此多寂寞!

 儿女情长今犹在,

江湖侠骨已无多。

再见,金庸;再见,江湖。

大侠,走好!

视频

 

据香港《明报》报道,金庸(原名查良镛)2018年10月30日下午,因病在香港辞世。

 

金庸笔下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

 

小时候,最喜欢看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快意情仇,他一个人为我们创造一个江湖,在这个江湖里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我们会因为他笔下一位大侠的诞生热血澎湃,也会因为他笔下一位大侠的逝去悲伤不已。如今江湖还在,侠者却悄然离世,这江湖也已成人间绝唱。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这其中,金庸小说不可或缺。

 

再也没有哪一位作家,能比金庸更加了解武术;也再也没有哪位懂武术的人,能比金庸写出更加荡气回肠的武侠小说。金庸在武侠小说方面的成就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金庸对武术的理解,更是让很多大师只能望其项背。

 

“练太极,练得主要不是拳脚功夫,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这句话是1980年金庸在为吴公藻宗师编著的《吴家太极拳》提拔时所著,全文虽然仅700字,但对太极拳的评论却见解独到、精妙绝伦。

 

太极拳的基本构想,在世界任何拳术、武功、搏击方法中是独一无二的。这是老庄哲学在拳术中的体现。以自然、柔韧、沉着、安舒为主旨,基本要点是保持自己的重心,设法破坏对手的平衡。但设法破坏对手的平衡,并不是主动的出击,而是利用对手出击时必然产生的不平衡,加上一点小小的推动助力,加强他的不平衡。

所以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后发制人”。太极拳不动气,不用力。力气的来源在于对手,对手所以失败,是他自己的失败的,他是被他自己的力气所击倒。如果对手自始至终保持他的重心和平衡,或者,他根本不来打我,他就不会失败。练太极拳的人,应该不去主动攻击别人。

世上万事万物,永远在变动之中。太极拳的动作看来似乎缓慢,但永不停顿,没有一刻有窒滞的时候。在建筑学上,弧形的线条比之直线能负担更大的重量。在太极拳中,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事,要旨是永远保持平衡和稳定。

练习太极拳,推手的训练十分重要,那是凭敏锐的感觉来捉摸到对手力道中的错误缺失,如果没有错误缺失,那么就设法造成他的错误缺失。重要的是,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中不能有错误缺失,只要他想来打倒我、攻击我,迟早会有弱点暴露出来。谦受益,满招损,正是中国人人生哲学的要点。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比击败对手重要得多。自己只要不败,那就好得很了。对手败不败,并没有太大关系,他如不好自为之,迟早会败的;他如好自为之,那也好得很。

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如果说“以智胜力”,恐怕还是说得浅了,最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脑中时时存着一个“克制对手”的念头,恐怕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甚至于,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的念头去练拳,也就不能达到这境界罢。

——金庸 《吴家太极拳》序文

 

正是金庸对太极的这种理解,塑造了虚怀若谷、笑对江湖风云的武林泰斗——张三丰。在金庸先生笔下“太极功夫”,以一门出神入化,神秘高深的武林绝学的姿态,让众多“江湖儿女”们心驰神往。

 

抛开太极拳的起源争议不谈, 如今太极拳作为一门传统功夫,作为世界最受欢迎的健身养生方式之一,广为传播。

 

我们应该感谢金庸先生为推广和传播太极拳所作出的贡献,更感谢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所展现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文章选自微信公众号 盛世太极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