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重心行拳与发劲

“知己知彼”:知己就是调整好自己的重心,知彼就是听出对方的重心,并用自己的重心打动对方的重心。千招万招,打不动对方的重心就没招。

说“核心”,是因为重心不仅是人体重量的集中点,也是人体结构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支撑点,是质量和能量的凝聚点,如果我们要在人体内找到一个可以牵一点而动全身的地方,那只有重心。

人的重心在哪?丹田。

产品图04练拳首先要“气沉丹田”,丹田的位置基本上是人体重心处,归根结底就是要把气沉下去,也就是把重心牢牢放进骨盆,在保证身体能够自由灵活运动的前提下降低重心的位置,求得稳定性与灵活性的最佳平衡。重心太高则飘,重心过低则滞,双腿弯曲、大小腿夹角135°是最佳配置。重心不是越低越好,因为重心不是拿来好看的,是要动、要用的,否则躺在地上重心最低,那有什么用?

“守中”,就是守住自己的重心。无论是从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看,还是从实际所支配的身体重量来看,丹田正好居中,把全身的重量凝聚在丹田部位,说起来似乎很玄,其实很简单,四肢尽可能放松,特别是上肢一定要放松,或者说,除了身轴这条“大龙”不能放松外,其余部分能放松的都放松,我们身体的质量、能量才能更多地凝聚到丹田处,充实我们的重心。

我们人当然不可能实际上把全身的质量集中到重心处,但是可以通过训练让重心也起到这样的作用,整个人体的运动都由重心来带动.拳经所说“整劲”,“一动无不动,一到无不到”,动也好,到也好,都是重心发动并控制,重心是帅,是君,是根;手足四肢是车马炮,是臣,是梢。做事的是四肢,统帅的是重心。

行拳的过程就是不断用重心驱动着身体做出各种动作的过程,有人可能会问,重心自己并不会动,真正动的是四肢,特别是腿,腿才是动力的来源。对普通人来说,这是对的,我们确实是靠腿来走动的,但是对希望发全身整劲而不仅仅是一腿之力的打拳者来说,就远远不够了。一腿之力是有限的,要把全身之力整合发出,就要靠重心。这基于一个基本事实:我们站在地上,借地之力是我们唯一可能的途径,怎么借?实际借的是地的反作用力,我们用多大的力去蹬地,地就给我们多大的反作用力,既然如此,我们给地的作用力越大,借到的反作用力就越大,那么就变成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是一腿所蹬之力大呢?还是用全身的重量通过腿再蹬到地上的力大?显然是后者。那么谁能够引领、带动、协调全身的重量形成合力于一点呢?非重心莫属。所以,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重心,这也就是“打拳就是打重心”的道理所在。

微信图片_201911031959091人人都知道打拳要有“整劲”,但怎么出整劲却总是不得要领,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整劲从何而来,没有找到整劲和重心的关系。劲之所以整,就是这个劲不是一手一脚或两手两脚分别发出的,而是由重心驱动着全身一起发出的。无论做什么动作,都先从松胯开始,胯一松,重心带动着全身的重量一起砸在了地上,再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驱动手脚,或出拳,或起脚,或进,或退,或上或下,或缓或急,都是由这重心一沉而起,这样的劲还有不整之理?所以,我在教拳时总是强调,动作必起于松胯,而后乃有整劲。若能够起于松胯终于松胯,则不仅整劲有了,运劲如抽丝也有了,前一动作之末就蓄起后一动作之始,行云流水,绵绵不绝,即在其中。转换与连接的关键就是这一松胯,胯松则重心动,重心动整劲出。

球劲,是练内家拳的人都在追求的,我们不可能把自己缩成一个事实上的球,但是可以通过训练模拟球的结构和功能,把自己虚拟成一个以重心为核心的球,就是把全身协调成以丹田为中心的一个功能性球体(不是几何意义上的),球的最大特征是:中心对称(守中),应力分布均匀(圆满),滚动(旋转)。球意的关键还是重心,守中就是守重心,固基;圆满就是合理分配重心,构架;滚动就是动重心,发劲。三者合起来,便是化打结合之功。真正的整劲一定是球劲,用重心去找球劲是此中捷径也。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