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内在

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说他都是外,筋骨皮肉。动作,也是阳.筋骨形体形态动作这些我们只要努力辛苦每个正常人都可以做得到。但这个内没有老师的传授就会让你云山雾罩啦。看碟片,看书本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我们必须清楚。这个也就是历代先师各门各派所守秘所在,所以要想真正练好太极拳,要有明白的老师指引指导是必须的条件,我们练太极重点要练的是这个内也就是阴的一面。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要平衡。我们要知道。初级学习我们一定要在老师传授的基础上去修炼。当基础有了一定水平后,就要发挥自己的悟性。内是什么就是意念、心神、神经、内脏虽然看不见但我们经过锻炼可以感受得到。所以我们练拳的时候要时刻注意阴阳的平衡。拳论中说的有上有下,有左有右,就是说当你一只手向前时候不要忘了有一部分肢体是向后与前手构成平衡的。当你虚灵顶劲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下沉的平衡存在。拳论中有:先在心后在身这样一句话。这个心就是内!一搭手,觉得不是手在动,而是丹田在动,这就是内。
我们通常都讲:天是一大天,人是一小天。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我们练拳一定要在身内下功夫。切莫外求。这样才是健康之道。
天地人三才,人在其中。天大地大人亦大。要以我为中。与天地万物平衡和谐。首先要自我和谐,加强自身修养,然后方可研究心意放大与天地同体的大课题。佛家有首诗歌: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尔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快向灵山塔下修。我们不妨都看看。我觉得对太极拳的修炼很有启示。至于如何叫对或错。我个人观点凡与拳论相违背的都是错的。符合拳论观点原则的就是正确的修炼途径。太极拳是智慧拳,知识拳。全凭心意下功夫。至于我们肯用心,肯下功夫每天我们都在离太极拳的殿堂越来越近。
气血的运行都离不开心意思想的指导。性命双修就是动武结合,静是蓄养,动是运行,这样就符合了太极中的动中有静,静中生动的哲理。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养生中的不可变的哲理,适合万事万物,行动坐卧不离这个。练拳,练功行气中这些思想意念不可断,静则守窍炼丹,动则气运全身。
所以学架容易改架难。只能一点一点的学,不能一套一套的学,3个月学一套拳,最后等于零。3个月学一个姿势,有可能太极拳内涵就懂了。小架子10年不出门,大架5年能练好。10年后该懂得一定能懂,只要学的准。太极拳必须手把手教,手把手叫正宗嫡传,跟着老师屁股后打,那你学不到内涵,必须手把手教。所以说公园学拳架的,百分之九十九,是太极操。太极拳必须精雕细刻。否则不行。
拳架也好,单式也罢,都得这么做。
那内修炼的感觉是什么,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的精华是内功修炼,否则都是花架子。其实他们内功修炼的核心部分是相似的,即混元劲。只是太极偏柔,形意,大成偏刚,八卦善旋转,这都是相对的。 其实太极拳的精华部分和最有趣的地方是浑圆劲,是内三合,也就是神意气主导下的内劲修炼,不是一般人以为的光是把拳架撑好就可以的,那是外三合的部分。
大多数习练太极拳的人,都可能会问同一个问题,即如何可以练出太极功夫,而不是天天打太极操。如果有人对你说,你只要专心打拳,做到松静自然,日久定会功到自然成。你相信吗?如果你打拳,全身各关节没有很强的阻力感,你就可能是在练太极操了,几十年都出不了功夫的。
IMG_20190731_105140内功有专门的练法,是在松紧中求平衡,从而达到真松,不是靠练拳一味求松就行的。光练太极拳不练功,一辈子都可能得不到真松。松的状态不同层次有不同感觉,“松”应该是“蓬松”或“膨松”,不是软.举例其中一种状态,感觉周身皮肤和关节缝隙被气微微撑开,像充了气的皮球。按其中一个部位,其他部位会膨起。如别人按你手,你手不用力,腰腹“丹田”会鼓起,以腰腹之劲可以轻松将对方推出。
把内功修炼所得的“东西”加入到太极拳里,打拳时刚开始的感觉就像汽车挂上了档位,打拳有阻力感,这是得劲的标志。反之行拳就像汽车挂空挡,油门加的再大,拳打再多遍,也是空的,毫无东西。
在这个阶段感觉主要是前臂发沉,感觉骨头发重,坚硬无比,有绵里藏针之感。然后是小腿发沉,再然后是脊椎骨发重,走路旁若两人,感觉身体饱满,力大无穷。这个阶段最大的感觉是能感觉自身的骨骼的存在,有骨肉分离之感。这个阶段习拳,外人看感觉沉稳有余而不够流畅。
再往后,行拳时能感觉全身各关节、各部分之间似乎有无数根橡皮筋互相拉扯,弹性很足。感觉全身筋被绷紧,而肌肉放松。这个阶段习拳,外人看似乎不是很中规中矩,有些随意,感觉好像没什么膨劲,似乎很轻松,实则不然。这个阶段随着合劲质量的提高,外形越随意轻松,合劲越饱满。没练到这个层次,是看不懂的。练完之后,有时会感觉象刚练过举重一样,出现筋骨酸涨的感觉(与肌肉酸胀不同),特别是背部两根大筋,还有一些大穴,如肩井穴、手三里、足三里等等会酸胀。这个时候要开始注意“练”和“养”的关系,比如说三分“练”七分“养”,否则有可能酸的似乎筷子都拿不起来。这个阶段能真正做到上下相随,任何一部分都不会妄动(因为全身各部分已能随意相合)。
再往后,行拳时能感觉似乎全身皮下筋膜被气撑开,与骨肉分离开来,全身像个气球,浑然一体,里外合一。能感觉全身中和无比,不偏不奇,感觉其乐融融。这阶段要求意念似有似无,勿忘勿助。习拳时感觉全身像个肥皂泡,轻如鸿毛,似乎感受不到自身的存在,行拳迈步有时如临深渊,好像稍有妄动肥皂泡会破灭。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内家拳主要练的是“筋”“骨”,绝对不是肌肉。
最后不要太迷信什么拳是最好,什么架子最古老,什么拳最能打。这都跟拳没关系,跟人有关系。我的观点素来很明确,术业有专攻,练拳击的打泰拳,练跆拳道的打巴柔,都是一种阉割。没有最强的拳法,只有最适合环境的拳法。根据自己生存的环境,选择自己最需要和最喜欢的拳法就好了。在和平年代最好的拳,就是养生。
如果要坚持追求“实用”,则必须对环境或者拳法进行改造。
如果目的是传承,则要保持其原汁原味,并且了解所传承的拳法的本来面目和用法就可以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