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松与柔

与太极拳“松”相关的问题,人们常讨论的有放松、松开、松散、松柔、松沉、松静等,我想就放松、松开、松散和松柔谈些肤浅愚见。

 

一、放入

太极拳修炼者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太极拳是什么?师云:“熔炉也。”太极拳实为上天赐予人间的一座太极拳道大熔炉。许多朋友终日孜孜不倦地盘练拳架,却不知拳之先天特性决定了“我练拳一场空,拳炼我功自生”。这“我练”与“炼我”的差别,道破了太极拳道修为的天机。师云:“太极拳之放松者,松由放而得也。‘放’是太极拳道中得松之关窍。”松不可能在“我练”中求得。只有把自我放入太极拳道这座大熔炉里,用拳义之烈火熔炼自己,大火煮,小火炖,猛火烧,文火焖,直至把自己有形之身与无形之心均熔于拳中,使原本之我变成了太极之“钢”。再将这”钢”放入太极之下反复锤锻。经过如此脱胎换骨的炼造,“松”才有得,此时的我才真正成了太极人。
“放入”的另一层重要含意,是把自己放入大自然之中。在人们终日紧张奔波劳碌时,唯有大自然依然花开花榭、虫鸣鸟唱。“放入”就是要把自我放入自然中,让身心与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相融相和。太极拳之松,就在这自然之生生不息之中,“有心练松松不生,无心求松松自得”。正如师云:“能自然便能放松。”

二、放下

关于“放松”,师亦云:“放下才能松。”大家都知道练太极拳须从站桩开始。站一段时间以后,虽然身形要求熟悉了,但身心依然松不下来。这时老师大多会提醒学生:要放松,再放松。当年我练太极拳时,师父经常对我不是喊“放松”,而是喊“放下”。我的体会是:心放平、身放下,此乃松也。
“放下”更深一层的含意是放下包袱。何谓包袱?拿起来而不能放下的就是包袱。有些练太极拳者终生求松而不能,究其原因就是把松看得过重、过难,松反而成了沉重的包袱。如此便违背了“有意无意是真意”的原则,犯了意大而过之忌。“无过无不及”是太极拳修炼的不二法则。意过则滞,滞则不松反僵。只有放下求松的包袱,身心才能真正放松。
修炼太极拳必须做到“心中无欲,目中无人”,在太极拳的汪洋大海中自自然然地随波逐流,与大海共起伏。这才是“不放而放,不松而松;能得拿起拳中窍,自然松紧互为根”。

三、放弃

修炼太极拳就是用太极拳道的阴阳学说改变自我的过程。改变自我必须学会放弃――放弃原有观念、思维方式、习惯。《老子》云:“为道日损。”放弃是减法,建立是加法,改变即结果。太极拳的修炼,就是放弃旧有,使之不断减少;建立新有,使之不断增加;其结果是把自我改变成太极新我。如果不能改变,即使每日盘拳数遍,也终将徘徊在太极门外。
“放弃”这个法则贯穿于太极拳修为的始终,即《老子》所云“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师亦云:“拳无终点,层层可分。”这才是太极拳的真义。

四、松开与松散
IMG_20190509_152914
通常人们认为:有松就没有紧,松与紧是绝然对立的。太极拳道则认为:松与紧是相生相克、相互依存、相互转变的同一个体的两种表象。若问:松到极点为何物?答曰:松极而转紧。又问:紧到极点为何物?答曰:紧极而归松。松即紧,紧即松。
有些太极拳名家言松必谈松开与松散,我的看法是松仅是开与散的前提条件。松开本质在开,松散实则是散。松开也好,松散也罢,如果只是一味地开、尽情地散,则必懈无疑。要松而开,且开中有难开之念:松而散,且散时含难散之意。这难开之念即为合,难散之意即为聚。此时,开中有合,散时含聚,则松而开且紧而合,松而散且紧而聚,如此太极拳所言松开与松散之真义才能由松而得。师亦云:“如放飞之风筝,脱开绳线,风筝如脱缰之马失控而去;握住绳线时松时紧,人从风力,风随人意,则风筝放飞自如。”诚然,太极拳特性决定了松长而紧短、松显而紧隐、松外而紧内,这一长一短、一显一隐、一外一内即拳谱所云“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太极拳的松散,是由松开而进入松散,即由表入里,由以筋、骨、皮为主进入以神、意、气为主的修炼阶段。太极拳一般把由内向外称为散,由外向内称为聚。在太极拳道中,散不离聚,聚不离散,散聚实则不二。太极拳的松散与聚合分为许多层次,不同层次有不同内容。气之聚散、劲之聚散与心之聚散,体之聚散、面之聚散与点之聚散,其不同层次的变化之境界,实难用语言来表达。现在我们只能浅谈一点儿气之聚散。
气之聚散时,仍然把人身看做一个太极球体,下丹田为发生内气之气机。气机发动以后,“腹内松净气腾然”,如杨家老谱所云“发于中,形于外,达于四围”。此时,内气向身体的四面八方松散,气宜鼓荡,使人身成为一个内气腾然的太极球体。这时才能真正感悟到“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此刻,由于内气的松散与聚合,“以气催形”,身形随气之鼓荡而蠢蠢欲动。太极拳修炼到了这个阶段,便开始了“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而在内”的内功之修炼。

五、松柔

如果说松开与松散只是太极拳由表及里、由外入内的重要阶梯,那么由松入柔就是要达到的境界之一。当然,松柔所言之松,是太极拳之松,其柔也与日常生活中所说之柔有着本质区别。常人所说之柔,如同杂技表演之柔术,表演者的身体可以随意弯曲,柔若无骨。然此柔绝非太极拳之柔。太极拳的柔是由松入柔,积柔成刚,紧入于刚,刚复归柔。
太极拳崇尚松柔,是因为松柔是太极拳的根本属性。老子“柔弱胜刚强”之说,是太极拳原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什么柔能克刚呢?因为所克之“刚”不是由松入柔、积柔成刚之刚,而是由使用拙力、笨力而产生的身体僵硬之刚。以柔克刚之“柔”,也决不是柔弱无力,而是由松人柔、催僵化柔而生成的一种阴柔之内劲。太极拳的“刚”则是“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的刚,是刚柔同体、积柔成刚而产生的一种阳刚之内劲。
所谓积柔成刚,松柔是坚刚的前提条件。太极拳松柔之松是松中有紧,这松是自然之松,这紧则是松到一定程度自然由松转而成紧,这样就柔中有紧,此有紧之柔则积柔可以成刚。松紧变转,刚柔相济,这才是太极拳道所言“松柔”之真义。 微信图片_201911031959091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