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

        武士应该是中国武术的主体,要有武的技能、有士大夫的担当;武侠,这是最高的境界,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侠义精神。
今天整个中国社会对中国武术或中国武学远远不够重视,虽然我们都在讲中华民族复兴。中华民族复兴靠什么?首先前提就是国民得有一个能让中华复兴的身体,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我曾看到一段资料,在中国北方、南方、东部、西部四个大城市,初三学生体检的一项指标中,同龄的中国初三男学生的肺活量只有韩国男生的60%。我们最近也经常看到一些中学的中长跑面临取消,结合我们的独生子女政策考虑,如果我们再不去关注国民的身体,中华复兴就没有具有合格身体的人,而人总是最基础的。

我们对中国的传统,长期以来有一个误解——认为中国人是文弱的。但实际上,这可能是错的。儒家从来不文弱:孔子的父亲是武士,曾经一个人托起城门,掩护别人出逃;孔子本人也是有武功的,不然他怎么敢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怎么当别人围困时处变不惊呢?孔子的弟子也都是有武功的,他最得意的弟子中就有在前线跟敌人拼杀而阵亡的。孔子留下来的图像也是佩剑的。儒家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一大半是有武的含义的。儒家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都是足够的证明。
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一定是尚武的,汉朝、唐朝、元朝、明朝初期等等只要是成为我们民族记忆的强盛时代,一定是尚武的,不尚武的朝代都是非常孱弱的,比如南宋、明朝中晚期,比如从满清开始被奴化的子民。汉民族尚武精神的被磨灭是在满清,“君子动口不动手”是在清朝流行的。而过去的君子是文武双全:上得了马、写得了字、拉得起弓、画得了画、舞得了刀、奏得起琴。而清代羸弱不堪,积弱难返,以至于今日文明武德皆不能复振。
近现代中华民族昂扬的、开放的、勇于拼搏的精神是通过一部电影《少林寺》张扬出来的。当中国的海外移民向全世界表达中华民族的气势时,也是李小龙通过中华武术去表达这种精神。中华文明武学精神,也只有在海外发扬光大,“回”光返照。否则这片土地制度下很难复现真正的中华武学精神。
中国民族的复兴,一定要尚武。武术育人功能不可忽略,尚武绝对不意味着轻文,但不尚武,文根本没有物质基础。现在中华武术是放在体育的范畴去认识,但我认为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比较好。中国的古汉语中都是单音节字,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我们要把体和育分开来解读,武术有健身强体的功能,这自不必说,但它更重要的是有育人的功能,武术既能强体,又能育人。育人通过一整套武术的文化内涵和背后的文化支撑,我们知道武术有独特的礼仪,有独特的境界观——武者止戈为武,武的最高境界是平和、是不争,这些都是它有一整套育人的东西。而现在体育的范畴,我们过多倾斜于它的“体”,忘了它的“育”。非常有意思,如果从汉语词的角度,练武之人大致可以分为5个层次:武夫——贬义词,只会打打杀杀;武人,还是偏贬义,目前我们整个社会,包括新闻宣传、影视、学术研究都把习武之人停留在武夫和武人的级别上,把练武和粗鲁等同于刚强,暴力等同于坚强,这是不对的;武师,比较中性;武士,这是我们所忽略的,其实武士应该是中国武术的主体,要有武的技能、有士大夫的担当;武侠,这是最高的境界,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侠义精神。

日本武士精神的代表性武术是空手道,韩国人民族的精神和道是跆拳道,泰国是泰拳,就连印度都有瑜伽,这些本源于中华武术和中华本土道教精神的分支武术,现在都在反过来影响着中国人。而代表我中华的精神和道的是什么?正是这些国家武术起源的本源正宗——太极拳!来自于皇帝内经,易经,道德经等承载文明哲学智慧的载体武术,太极拳是承载我们精神的武术,中国人优异于外民族的独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精神信仰。太极拳上善若水,去僵化柔,身心平衡,文武双修,区别于别的拳种趋向于崇尚暴力,最后伤人害己。太极拳久练之后内心越来越坚定执着,平静灵敏,心平气和,不卑不亢,气质高雅,并有祛病强身,防卫技击,自然化境,与周围的环境融合一体。只要用心习练效果立竿见影,一举数得,终身受益无穷,美国严谨权威的科学研究后称太极拳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运动。当代人亚健康的身心,焦虑,压力,环境污染,缺乏运动和身心的放松,让现代人不堪重负,让先见之明的有识之士越来越重视到太极拳的无穷能量,所以太极拳运动在海外大行其道,发扬光大,并反过来影响中国内地民众。

  我觉得中国的孩子中必须普及中国武术,要硬性规定。如果我们的孩子一直如此文弱,我不相信我们的民族会有光明的未来。现在的家长都会花力气送孩子学钢琴、学小提琴,学音乐、学舞蹈、学跆拳道(那是人家韩国的民族精神),但很少有送孩子去学武术的,尤其是承载中华五千年智慧儒道哲学,真正体现中华文明的太极拳!!这是非常悲哀的,是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失去的宝贵财富。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